環保署
(圖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提供)
有關媒體報導「細懸浮微粒(PM2.5)需再延後三年才達標」一文,環保署指出,實際狀況為考量境外污染因素不易預測及掌握,才務實檢討空污改善目標。
閱讀全文 »環保署於109年9月15日第2次預告「餐飲業空氣污染防制設施管理辦法」草案,參考地方政府現行餐飲油煙管制相關自治條例,優先針對較大規模餐飲業進行管制,循序漸進引導餐飲業改善油煙排放,本次預告草案規劃納管全國營業規模達1,000平方公尺或300座位數以上之餐飲業,要求裝設污染防制設備並定期清潔保養、記錄防制設備操作情形,另考量部分直轄市地狹人稠,有因地制宜的管制需求,亦參考臺北市政府及新北市政府的建議,將該轄區之特定對象,分別納入規範,以有效減少油煙排放及民眾陳情。
閱讀全文 »(圖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提供)
環保署為喚起民眾對室內空氣品質之重視,提升公共場所室內空氣品質自主管理,自109年9月15日上午10時起至10月15日中午12時止舉辦「室內空氣品質自主管理標章」徵選活動,開放全國高中職、大專院校、研究所學生組隊報名,總獎金達10萬元!透過公開徵選具創意、易辨識的標識,未來將作為識別室內空氣品質自主管理成效之標章,提供公眾使用場所張貼,以達逐步宣導推廣室內空品自主管理之效益與精神。
閱讀全文 »環保署為表揚各水體權管相關單位對全國地面水體垃圾攔除業務所付出的努力及執行成果,特於(14)日舉辦「108年度全國地面水體垃圾攔除考核頒獎典禮」,由蔡鴻德副署長親臨頒獎,同時嘉勉各相關單位同仁整年度的辛勞,期許中央及地方環保機關持續合作貢獻心力,維護生活環境品質及符合民眾期待。
閱讀全文 »(圖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提供)
環保署與桃園市政府合作推動於弘智畜牧場設置厭氧發酵處理槽及沼氣發電集運設備,收集弘智畜牧場及合信畜牧場共計5,346頭豬隻畜牧糞尿,集中處理並用來沼氣發電,預期每日可減少160公噸畜牧尿排入河川,於(14)日啟用,為北臺灣首座沼氣發電綠能設施,讓桃園市觀音區當地民眾擁有更佳的水環境及生活品質。
閱讀全文 »臺中供油中心漏油事件因恐衝擊高美濕地生態受民間相當關注,環保署表示在主動發現污染後,已立即啟動緊急應變機制,截至9月10日已抽除8,200公升油水,阻漏油污於廠內,防止污染擴散,第一時間臺中市環保局於9月1日己依水污法第18條規定未於3小時內通報,處中油公司1萬元至600萬元罰鍰;並立即發文要求中油公司依土污法進行緊急應變,後續將責成中油公司負起全部改善責任。
閱讀全文 »(圖由高雄市政府環保局提供)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為表揚各縣市推廣焚化再生粒料工作,於今年9月7日舉辦「108年度垃圾焚化廠焚化底渣再利用查核評鑑頒獎典禮」,高雄市政府環保局六都唯一連續第二年榮獲特優,本次因自設底渣處理廠自行管控再生粒料品質外,府內跨局處小組積極媒合工務單位使用焚化再生粒料,再次榮獲特優獎的殊榮。
閱讀全文 »(圖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提供)
家中棄置的廢資訊物品哪裡去?環保署告訴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便捷的回收環境,環保署結合量販店、便利商店、3C電子連鎖業、回收處理業打造多元回收管道,並與3C電子連鎖業攜手合作,於109年9月15至110年1月14日間,展開廢平板電腦資訊保全設備回收試辦活動,以物理性破壞廢棄平板電腦保障資訊安全,讓回收更安心。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前往指定回收點搶先體驗。
閱讀全文 »環保署為表揚地方政府對焚化廠操作維護及底渣再利用推廣所付出的努力及執行成果,於9月7日在桃園市舉辦「108年度垃圾焚化廠及底渣再利用查核評鑑聯合頒獎典禮」,由署長張子敬及查核評鑑委員共同頒發,表揚績優單位,同時對長期在第一線實際操作現場從事環保工作的各焚化廠團隊成員表達最深之敬意。
閱讀全文 »(8)日環保署張子敬署長赴桃園市參觀新屋區永豐餘新屋廠,聽取業者介紹如何利用製程排放水中的有機物轉化為沼氣進行發電,及以有機製程餘料製作成燃料,取代化石燃料的使用,兼具將廢棄物轉化為能源與經濟效益。
閱讀全文 »因應聯合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斯德哥爾摩公約(以下稱斯德哥爾摩公約)新增列大克蟎等列管事項,環保署公告將大克蟎增列為第一類、第三類毒性化學物質,並修正現行列管毒性化學物質全氟辛酸、全氟辛烷磺醯氟、全氟辛烷磺酸、全氟辛烷磺酸鋰鹽及多溴二苯醚管理規定,以強化我國毒性化學物質管理。
閱讀全文 »(圖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提供)
「全民綠生活」為環保署重要推動政策,呼籲國人從各生活面向身體力行,提升國人環保意識及生活態度,進而促進綠色產業的發展及能(資)源的有效運用。環保署長張子敬8日前往工業技術研究院,視察雙方合作研發多項綠色居家相關成果與技術,陸續走向實用提供國人可選擇更綠色低碳的設備及產品。張子敬更表示,未來持續推動新世代環境物聯網,同時建構智慧水聯網,全面守護台灣的水資源。
閱讀全文 »根據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數據顯示,(7)日西半部測站臭氧8小時平均值達對民眾健康有不良影響之情形。環保署表示,7日中國大陸上海地區臭氧小時濃度值約為130~140 ppb,臺灣及鄰近區域皆有受其影響,加上台灣西部地區午後天氣穩定擴散差、光化作用強烈等導致臭氧濃度上升,目前西部縣市達紅色警戒,龍潭及斗六測站達紫色等級,預估入夜後逐漸趨緩。預計要9月10日鋒面通過可以全面改善。
閱讀全文 »為推廣循環經濟之資源循環理念,環保署於9月3日(星期四)假華山1914文創園區鍋爐室舉行 「2030未來 超越圈圈 Future All Together」循環經濟的日常展覽開幕活動,由沈志修副署長出席致詞,為9月3日至6日連續4天的展期揭開序幕,期盼大眾於日常生活中一起實踐循環經濟理念。
閱讀全文 »環保署為強化事業負責人監督管理之責,落實產源責任杜絕非法棄置,爰修正「事業委託清理之相當注意義務認定準則」。
閱讀全文 »(圖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提供)
廢乾電池加碼回收活動又來了!環保署鼓勵民眾回收廢乾電池,再次祭出限時加碼優惠,於全台9600個據點,可享合作企業提供的「0.5公斤11元」加碼回饋,回收越多,回饋越多。
閱讀全文 »中元普渡為我國重要傳統民俗節慶,環保署在中元節前夕(9月1日)舉辦「全民綠生活 愛家愛地球-環保祭祀推廣成果及經驗分享活動」,邀請全國環保局夥伴分享各具特色的環保祭祀方式,諸如12個縣市設置普渡網站方便民眾上網祭祀、將購買紙錢的預算改為捐款給社福團體(以功代金)或採購平安米(以米代金),以買花代替燒香(以花代香),亦可同時照顧到因疫情受創的花卉外銷業者,透過這些分享,讓民眾在普渡祭祀時,可選擇更環保、更便利的做法(如附件),落實全民綠生活,改善居家生活環境與維護家人健康。
閱讀全文 »為推廣循環經濟之資源循環理念,環保署將於2020年9月3日(四)至9月6日(日) 舉辦 「2030未來 超越圈圈 Future All Together」循環經濟的日常展覽活動,連續4天於華山1914文創園區鍋爐室舉行,民眾可免費參觀及參與循環經濟體驗活動。
閱讀全文 »環保署為提升環境影響評估書件之製作品質及強化環境影響評估資訊公開,預告修正「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部分條文。環保署表示,本次修正重點為使開發行為進行環境品質現況調查之資料得以加值利用及分析,並參考水利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及特定水土保持區劃定與廢止準則等規定對原住民族權益之保障,以及提升環境影響評估資訊公開及民眾參與權利,檢討增列及刪除開發行為環境品質現況調查表部分調查項目等。
閱讀全文 »為改善室內空氣品質,維護國民健康,環保署於100年11月23日公布「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並於101年11月23日訂定發布「室內空氣品質檢驗測定管理辦法」,據以執行室內空氣品質之檢驗測定及管理。
閱讀全文 »臺灣民間有句諺語「吃飯攪沙」,直白的將揚塵對民眾日常生活影響陳述出來。為減緩河川揚塵,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執行揚塵防制工作,大安溪、大甲溪及烏溪自103年起皆無河川揚塵事件,近兩年卑南溪僅發生2次揚塵事件,108年濁水溪共發生29次,較106年(59次)降低50%。為分享各河川因地制宜之成功經驗,環保署特別辦理「河川揚塵防制及改善推動工作坊」,邀請經濟部水利署、河川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縣市政府及環保志工約150人參加。
閱讀全文 »為達成「逐步限汞、最終禁汞」之國際趨勢,並與國際「汞水俣公約」接軌,環保署於109年8月25日公告「限制含汞產品輸入」,規定自110年1月1日起,禁止含汞開關及繼電器、普通照明用途高壓汞燈及非電子測量儀器(氣壓計、濕度計、壓力計、溫度計及血壓計等)輸入,以加強國內汞之管理。違反者將處新臺幣6萬元~30萬元罰款。
閱讀全文 »(圖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提供)
環保署蔡鴻德副署長出席(24)日澎湖縣政府辦理「澎湖賞花火 水杯帶著走-菊島綠生活 減塑輕旅行」記者會,鼓勵國人出遊時,共同響應減塑與永續旅遊行動,多加利用島上飲水機,與智慧回收機實踐環保綠生活。除了觀賞美麗澎湖花火,享受離島風情,不忘攜帶盥洗用品、攜帶環保杯筷,選用對環境最友善的旅行方式,共同守護離島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
閱讀全文 »環保署為反映環境影響評估(以下簡稱環評)審查成本,依規費法檢討調整環評書件之收費費額,另因審查實務所需,調整環評書件合併送審之收費方式,爰辦理環評書件審查收費辦法修正。
環保署說明本修正草案修正重點如下:
有關媒體報導環境污染並衍生農產品及食品安全等問題,為處理上述議題,環保署與衛福部、農委會共同召開「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協調會報」跨部會會議,如有食品風險狀況,皆依「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通報及應變處理流程 」原則,通報三部會署及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密切進行污染管制、調查及跨部會共同溯源採樣作業,衛福部主動採樣市售食品,農委會採樣源頭農畜產品,環保署則採樣環境介質,藉由共同追蹤食品供應鏈中戴奧辛含量,一旦有超標情形,即可快速啟動應變機制,提升處理效率,降低食安風險。
閱讀全文 »